English简体中文

个人信息

简历:1982年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1988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博士;1988-1993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后和Research Associate;1993年南京大学副教授,1996年南京大学教授;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8年1月–1999年1月为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2000年7月–2000年12月为香港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2008年7月–2008年12月为美国特拉华大学物理天文系访问学者;2005年成为《科学通报》特约编辑,2005年成为Associate Editor for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材料中的电磁结构计算/钙钛矿氧化物中序参量竞争/光在调制结构材料中的传播。 

过去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从事钙钛矿材料磁性和电子能谱研究;光子晶体的能带设计,新型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磁学结构的理论计算。主持过的各类科研项目有:《钙态矿巨磁电阻材料理论与实验研究》(NSFC:10025419, 2001-0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已结题);《完整和有缺陷的光子晶体的制备和计算》(G19980614,1998-2003年973子项目已结题);《压电、压磁超晶格中类激化激元能谱、禁带及其可能的应用》[10474040,2005-2007年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已结题],《分子和自旋体系中的量子调控》[2007CB925104,2007-2011年973子项目],《Ruddlesden-Poper系列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质的研究》[10774066,2008-2010年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等。所发表的90余篇SCI论文由于其创造性被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R.C.Richardson,R.E.Smalley)在内的国际同行引用,单篇最高引用83次。2006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目前的研究课题及展望:主要兴趣在钙钛矿氧化物中电荷-轨道-自旋序之间的竞争以及这种竞争对其电子能带结构和磁学性质的影响,纳米结构材料中奇异物理性质的研究,重点关注这类系统中的量子物理性质以及可能带来的调控和应用 

工作地址唐仲英楼A220 

电话: 025-83592644 (O) 

Email:  wyzhang@n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