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中文

个人信息

办公室电话: 025-83593355

Email: yfchen@nju.edu.cn

个人主页: http://crystal.nju.edu.cn

实验室主页: http://lbgm.nju.edu.cn

研究方向:微结构材料物理与光/声材料

个人简介:陈延峰,南京大学教授。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资助。现为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研究领域为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方向是微结构材料物理与光/声材料。所取得的成果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获奖人)。获得2012-2013年度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在包括Nature子刊、Phys. Rev. Lett.、Science、Nature等在内的国际核心期刊(SCI)上发表论文180篇。获中国发明专利40项,获得美国专利2项。所指导的博士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和提名1篇。

主要研究兴趣:材料的物理性能不仅取决于材料的组分,还决定于材料的显微组织。最近2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材料的人工微结构能够极大地拓展材料的光、声、力、热等性能,形成了以光子晶体/声子晶体和超构材料等为代表的人工微结构物理与材料的研究热潮。人工微结构材料通过有目的的人工设计,获得超越组元材料性质的新颖物性,实现了均匀材料所没有的、超乎想象的力、热、声、光、电、磁功能的突破。项目组利用人工微结构设计,对声子、光子能带进行裁剪,在声子晶体等人工微结构材料方面做出了原创性的成果:揭示了声子晶体新颖的折射规律,成功实现了第一和第二能带的负折射效应,提出并验证了“能带交叠”原理导致的双负折射效应,实现了声波超透镜聚焦双成像。建立了波矢跃迁机制实现声波单向传播的新原理,发展了一种宽带、无阈值的新型声波二极管原型器件。首次证实了声波异常透射效应,阐明了声表面倏逝波在声波异常透射和声波自准直效应中起决定作用的物理机制,拓展了亚波长材料与器件的研究领域。与加州理工合作,设计并首次在Si基光子芯片中观察到宇称-时间反演自发对称破缺现象,并首次实现了1.55微米通讯波段光波的单向传播与调控。从微结构设计着手,制备了ZnO分布于无铅压电材料晶界处的0-3型微结构材料,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无铅压电材料实际应用的热退极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