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中文

个人信息

简历: 1989年南京大学少年部本科毕业,1989-1993年南京大学物理系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1993年留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期间1995-1997年在香港大学做博士后,2000-2002年加州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2002年起任教授,2004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之“青年教师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会之“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强关联电子系统/超导理论/拓扑绝缘体/量子计算 

过去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从事强关联电子系统及超导微观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发表Phys. Rev. Lett. 论文8篇,Phys. Rev. B论文 30余篇,其它国际核心刊物多篇。代表性研究工作有:1)研究了高温超导体正常态赝能隙不同起源情况下的性质和甄别方案。2)提出了关于掺杂Mott绝缘体及其超导电性的新理论,强调了自旋和电荷自由度之间的拓扑型互阻措关系。3)提出高温超导体中准粒子散射相干效应,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4)提出了一种构造关联变分基态之上的单粒子激发态的新方案,解释了高温超导体中准粒子激发谱的反常色散。5)发展了关于多带超导体隧道谱理论,揭示了能隙间的反位相结构可导致多通道Andreev发射之间的相消相干这一量子新效应。 

目前的研究课题及展望:目前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铁砷化合物的超导电性理论研究”,参加一项“量子调控”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一项超导973研究计划。 

工作地址: 唐仲英楼B520 
电话: 025-83686361 (O); 025-86214611 (H)
Email: qhwang@nju.edu.cn